轉自: 宗師家族開心談法
Sun R 2017年8月24日 下午5:37
在藏傳,要具有「三恩德」,即灌頂、密續講說、口訣教授三者,才能成為「根本上師」;在顯宗,沒有「根本上師」這個說法,只有「善知識」,幫助我們了解何者該做、何者不該做。
關於我自己,沒有成為「頂嚴」(註:成為他人頂戴的莊嚴,即上師,如觀世音菩薩頂戴阿彌陀佛為頂嚴)、作人家根本上師的功德,但正在朝這條路上努力。不過 有那麼多朋友帶著殷切的期望來見我,所以有些時候也會接受。如果是「鄔金欽列」這個人,是沒有資格接受的;但因為我持有「噶瑪巴」這個名號,對法友的解脫 有責任,所以有時也會勉強接受。
各位不管是否有根本上師,重點是聽聞教法後,要去實修,才是重點。對於教學之人(說法的上師),即使他自身還有過患,但因所說的是佛正法,仍應加以禮敬,因為要「依法不依人」,所以各位不是依止我個人,佛法才是根本上師,這是要知道的正知見。
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鄔金欽列多傑
Sun R 2017年8月24日 下午5:37
宗薩康謝五明佛學院住持彭措朗加仁波切:
所謂的恩德,有三種,賜予自己灌頂、傳授自己續部、傳授自己竅訣。如果一個上師善知識對於自己具有這三種恩德,那他就是自己的三恩上師;如果他給自己傳授了灌頂和續部,那他就是自己的二恩上師;如果他僅僅只是給自己傳授了灌頂,那就是一恩上師。這種三恩上師的觀點,出自薩迦班智達的《分析解說三種律儀》。
講到這𥚃,其實就已經涉及到了上師和根本上師的區別了。如果按照薩迦班智達的說法:“般若波羅密多乘的上師善知識,從來就不是正上師、聖善知識”,這𥚃是將根本上師等同於正上師、聖善知識而言,只要是顯教,不論是聲聞乘還是大乘,不論弟子們如何將上師善知識當成佛來對待,但都不是正上師善知識,都不是根本上師。只有你從該上師善知識處得到了灌頂、學習到了密乘的法義,才能談的上是你的正上師、聖善知識,或者說是根本上師。
如果說,一個弟子,從一個上師處得到了灌頂,得到了續部法義的教授,甚至得到了竅訣的傳授,建立起了如此的法緣,就算上師不對弟子說“我是你的根本上師!”,弟子也沒有請求說“你做我的根本上師吧?”他們事實上已經是弟子和根本上師的關系了。
反過來,如果弟子和師父之間,根本就沒有建立起來上述的那三種法緣關系的話,哪怕師父對弟子說:“我是你的根本上師!”,哪怕弟子對師父說:“我請你當我的根本上師!”,事實上也是不成立的。
所以說,弟子和根本上師之間關系的建立,關鍵就看相互之間是否建立了灌頂、續部教授、竅訣傳授之類大的法緣。
如果一個弟子,從一個師父處接受了灌頂,從外相上看,從一般意義上來說,當然可以算是建立了弟子和根本上師之間的這種法緣關系。但是嚴格來說,還是要看有沒有真正得到灌頂。因為並不是接受了灌頂,就一定能夠得到灌頂,只有真正得到了灌頂,才可以說是灌頂師是自己的根本上師。如果只是自己參加了灌頂法會,卻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得到了灌頂,那麽弟子和根本上師這種關系也就不一定建立起來了。而如果從續部傳授和竅訣傳授這兩個方面來說,只要是師父給弟子進行了講解和傳授,那就已經建立了相應的根本上師的法緣,並沒有像灌頂那樣,還要區分是否真正得到了灌頂。
匿名 2017年8月24日 下午7:33
請問
如果賜予自己灌頂、傳授自己續部、傳授自己竅訣三者都成立了,一定就是根本上師嗎?
一個人可以有幾個根本上師?
宗達強 2017年8月24日 下午8:59
摘錄自倉忠仁波切部落格 ~
略釋:「上師」、「根本上師」、「傳承上師」、「具三恩根本上師」的差別。
时间:2015-10-20 13:24:36 来源: 作者:倉忠仁波切
「上師」與「根本上師」相同,「根本」即「道之根本」,心續中諸道的根本依於上師,因此稱上師為「根本上師」。我們依止釋迦佛的教法,於心續中產生諸「道」,所以釋迦佛是我們的「根本上師」。
「上師」分:
(一)傳承上師:不論直接或間接從其獲得教授傳承的皆是,所以,從釋迦佛乃至法王、日宗仁波切等,都是我們的「傳承上師」。
(二)法續直接傳承上師──直接從其座前獲得教授傳承的上師。例如,我們從法王座前獲得很多教授、口傳或灌頂,所以法王是我們的「法續直接傳承上師」;但法王的「法續直接傳承上師」則是我們的「傳承上師」。
(二)法續直接傳承的上師,又分:
(1)法續直接傳承之「非具三恩根本上師」
(2)法續直接傳承之「具三恩根本上師」,又分:
(a)顯教具三恩根本上師
須具足三條件:從此善知識座前①接受傳戒,如受五戒、菩薩戒等等。②獲得顯教經論的口傳。③獲得顯教經論的口訣,就是解釋的口傳。
(b)密乘具三恩根本上師
必須具足三條件:從此善知識座前①接受灌頂。②獲得密乘經論的口傳。③獲得密乘經論的口訣,就是解釋的口傳。
例如,不論顯教或密乘,法王達賴喇嘛尊者是我的「具三恩根本上師」。
每人可以有多位的「根本上師」、「具三恩根本上師」。又造此論的大師是各位的「傳承上師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