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轉自: 宗師家族開心談法

匿名2017720日 上午9:42
就我所聽到法師描述盧總接任過程,我的感想是,師父學參禪念佛都修到一定程度,但考慮到眾生根器條件很難具足,大悲心昇起想為眾生巧設方便,給大家一個爬的上去的階梯,而不是只是望見人造衛星而覺得遙不可及,或覺得太難或覺得那是菩薩境界而內心升起不想學的念頭而放棄,師父考慮在華人社會建立起十善社會必須推動儒家思想為基礎,藉此基礎再往上建立佛法知見(師父曾說如果在西方世界他會推動耶穌思想),法無高下,受用即是妙法,因此個人覺得師父的安排符合學習次第,先以欲勾牽,後令入佛智,這邊的欲指的是世間善法,在團體裡面很多人及家庭都是先受用善法,生命得到改善進而升起對佛法的信心,如果一開始跟人介紹高深妙法,如跟夏蟲語冰,毫無作用。

就理論上我能接受這樣的概念,我想這也是許多人喜歡待在團體的原因,至於進入僧團更精進的學習,非我專業,無從置喙,但是從外相上看不出不妥之處。如果是有人做出所謂不法的行為,有時我們內心會安立這是為了教法所設下的方便,進一步得到高層認同加持,那我就理所當然,深具信心的去做我們所認為的推動教法事業,這是有可能的,就看你的內心如何安立而已。
@佛法門外漢
 
 
匿名2017720日 上午10:08
如果這些引導是「前方便」,可是後來卻不能將人引導至正法,很抱歉,這跟販賣佛法的差別,恐怕只是一線之間。
 

匿名2017720日 上午10:16
梵因法師離寺被打壓封殺,是現在進行式,還要假裝沒看到,那叫不具撿擇能力,不叫「觀功念恩」
 
 
宗達強2017721日 上午1:29
一、關於「先以欲鉤牽,後令入佛智」常師父是這樣說的:
大師非常地善巧,從一開頭到這裡,處處地方一定以“勝利過患”為開頭,說明這樣做不好,那樣做好,先說明利害關係以策發我們的心意,有了這個“想求的心”之後,就能真正地進入(佛智)。實際上這正是一切諸佛真正的善巧方便,所以佛經上面說:「先以欲鉤牽,後令入佛智。」這是千真萬確的。
故以常師父的解釋“欲”是指“想求的心”,不是指“世間的善法”。
二、何謂世間善法?摘錄 慈覺賢法師的開示。
在從事諸多善行之後,內心的貪嗔癡煩惱是否有所減少,信心和慈悲心等功德是否有所增上。若不具有這些功德,即便你從事的善行有多麼多,也只能叫做世間善法,與成辦出世間之解脫毫無關係。
我們今生選擇信仰佛教,想要成辦解脫,若只是具有行持善法之相,而非在調伏內心之上用功,那即便行持善法是一件好事,卻非為解脫之因
作為一個佛教徒,我們更應該以“愛心和慈悲心”去幫助他人。這種愛心不是狹隘的世俗之愛,而是廣博的平等之愛,也唯此方能救度一切眾生。
若要是現前聽到父母的一句話或者同事道友不悅意的言語,內心的煩惱就勇猛起現的話,那就充分地告誡自己,你目前所從事的一切善法並不是真正的善法。所以我們要細緻理解何謂“善法”,何謂“出世間善法”,要時時在調伏內心之上用功為妙。
三、宗大師說修十善的第一步是先“起過患欲解,起勝善心”,既然是學廣論就該依宗大師所說去修,而不是放著所學的次第不管,換去學論語。況且論語在中國已歷史悠久,好像也還好吧?
四、法王近年來在全球推動慈愛心,我覺得這會比學論語,更容易建立十善社會。
 
 
匿名2017721日 上午1:34
佛法與非佛法的一個界限,就是希求下一世安樂基本上法人事業,不是共下士道,這點知見要先建立
 
 
匿名2017721日 上午1:40
所謂的十善,要先建立對造惡業,會感得未來世墮入三惡道的信解,基於這個信解,所以斷掉殺生等惡業。絕不是貪求那一口美食,不想吃農藥,所以推動有機農業。看到福智高層欲斷掉離寺僧人後路的行為,只能搖搖頭,這樣還要建立什麼十善社會啊出家眾,雖然離開你們僧團,難道不是具力業門喔?不能只是告訴在家人供養殊勝時,才說出家眾是具力業門,這樣不好吧
 
 
摘錄 見悲青增格西的開示:大悲心與我們一般的悲憫心有差別。悲心很多人都有,聲聞、獨覺也有悲心,可是都沒有大悲心,大悲心是由知母、念恩、報恩、悅意慈後,才會生起。修大悲心有二個條件,一個是悅意,一個是討厭輪回,此二者雙管齊下就能生出悲心。
 
通常別人受傷我們會覺得他們好可憐,但是這種悲憫是和佛法無關的疼惜,一定要知道輪回、三惡趣的過失,產生悲憫,才會成為成佛解脫的因素,由厭離與悅意感產生的悲心才成為大悲心,所以大悲心是有悅意慈之後才會有的
 
聲聞、獨覺他們有四無量中的悲無量這類的悲心,其悲心遠遠勝過我們的悲憫心,但是他們的悲心仍不是大悲心,與大悲心相較,差別不只以千里計。大悲心的程度要強烈到當看到他人的痛苦,會不計自身地想幫助他者,這種程度才稱為大悲心,以寂天菩薩所傳自他換的修法來說,就是會完全捨棄自己,拚了命的為他人。  
 
 
宗版主的想法:
 
大悲心的量。《修次初篇》云:「若時猶如可意愛子身不安樂,如是亦於一切有情,欲淨其苦,此悲行相任運而轉,性相應轉。爾時即是悲心圓滿,得大悲名。」
 
從“師父考慮在華人社會建立十善社會”來看,恐怕還不符合“一切有情”的條件,故常師父已生起“大悲心”的說法須持保留態度。
 
 
完全捨棄自己”加上“任運而轉”是何等的困難啊,如何證明常師父已達此種境界?凡夫應該沒有能力吧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版主: 常言道[半部論語治天下], 指的是用儒家思想在社會上安身立命,修養品德。結果1000多年前至現今,儒家思想被用作使人"聽話"的工具,和佛教8萬4千法門教導眾生,選擇適合自己的修行方法圓滿正覺,在本質上就有差異,怎可混為一談?  不清不楚後來就什麼都學不好,才容易被带入歧途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無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